11月5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与英文版研究团队合作发布了2017中国百佳ceo年度榜单。这是继2016年首次发布“中国百佳ceo”榜单之后第二次发榜。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名列榜单,医药行业一共7名企业家上榜。
据报道,2016年,石药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5.3%,创新药、普药等多个业务板块均大幅提升。2017年第一季度,来自创新药的收入占比达40.9%,而2013年这一数字还是19.3%。一切都在印证着,石药集团十几年前决定由原料药到高端仿制药再到创新药的战略转型成功。
对于“蔡老板”,石药团队几乎一致的评价是:直爽、热情、精力充沛。在医药界,他是赫赫有名的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的偶像;在企业界,他被中国企业教父柳传志称为“老虎”。蔡东晨对转型创新执着地坚持、毅力与苦干。
1998年,石药在香港股市再融资路演时,国外基金经理故意压低对石药估值时说的一段话让蔡东晨记忆犹新:“你们根本不能叫做制药企业,你们就是生产一些简单的化学品,撑死了也就是个大宗商品制造商!”
如这位经理所言,彼时的原料药价格高、市场好,石药原料药规模号称国内老大,是石家庄唯一一家利润过10亿元的企业,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相比于长于创新、生产高科技药物的欧美药企,石药确实上不了台面。蔡东晨在企业活的最好的时候看到了危机。
结合自身对中国制剂市场的观察和思考,第二年,蔡东晨就下定了决心,拿出前一年的几乎全部利润,从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买下“恩必普”项目技术。之后,招人才、做临床、建厂房、跑市场……样样需要砸钱。“恩必普”项目走上了“敢于投钱、敢于亏钱”的道路。此后,石药几乎把每年的纯利润都投入到了研发之中,身居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是逢山开路、过河搭桥。一路走来,关于新药研发,蔡东晨发过火、骂过人、拍过桌子,却从没在钱上卡过壳。
蔡东晨说:“做企业,特别是要做百年老企,你必须高瞻远瞩,越是形势一片大好时,越要看到背后掩藏着危机。我意识到,一个制药企业光靠原料药,肯定撑不过几年的红火期,必须进行创新,研发新药。”
市场的走向也肯定了他的选择。2014年时,在石药中央药物研究院里,就有涉及心脑血管、精神神经、内分泌、抗肿瘤等七大领域的25个国家一类新药、170个新药项目正在酝酿。走过第一阶段,接下来,将创新药继续做大做强,将仿制药做好做快,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化道路,是石药集团在“后转型时代”的基本战略思想。
“中国百佳ceo榜单”涵盖所有中国的上市企业(包括在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纽约和纳斯达克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每家采样企业的市值、资产和收入在2016年年底的数据均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百佳ceo榜单”延续的是英文版精神,聚焦于两点:一是以企业领导人而非企业本身作为评估对象;二是关注企业家的长期业绩表现,而非短期绩效,这考验的是企业领导人能否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业绩。
具体的考评上,榜单主要关注的是股东回报和市值变化这两项指标,并从ceo就任第一天起对其任期内绩效加以跟踪分析。2017年还引入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评估,即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成果作为一项衡量标准。